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四念處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隨喜讚嘆!
【知識分享】禪修時我們該如何覺知這些東西呢?要用覺性好好地覺知它、感覺它。比如,當提起手時,感覺到它,這就是禪相;當念頭生起時,知道並看見它,這就叫禪相(不是指禪修時出現的相,而是指當下覺知的相——真是妙解)。

所以,我們必須看見自己身心內在的法,而 不是去看見外在的佛像或什麼影像,禪修不是這樣的,佛陀老早以前就死了(怎麼見呢)!就算那是對的,那請問哪個才是佛陀呢(現在看到的這個還是以前死去的 那個)?又,什麼才是真正佛陀呢!?佛陀是指清淨、光明、寂靜安祥的心靈質地。清淨是指沒有染污的平常心;光明是指知道和看見心中的感覺與念頭;寂靜安祥是心中沒有貪瞋癡的念頭。貪瞋癡的念頭就是「苦」!因而佛陀只教導「苦」的生起、「苦」的原因及「苦」的止滅。所以所謂禪修與見法,是要看見我們自己的念 頭,而不是看到光、色彩、或鬼神。

帶有覺知與智慧的寂靜安祥。這種因為沒有貪瞋癡,所以他們能知道和看見自己的心,並且能覺知到身、語、意的行為。
總的說來:涅槃是煩惱的止滅,是平常心。一個有這樣平常心的人,當念頭一起來,叭!一聲!立刻就被抓到了。但一個失去平常心的人,可能想了一百或一千件事情,卻都還看不到自己的念頭。
所以,在修習正法時,要覺知心中生起的念頭。只要一有念頭,叭的一聲!就看到它!像貓捉老鼠那樣。祝大家皆能清楚覺知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參考:https://s.yimg.com/rk/AC06554500/o/688510778.jpg


年份:2012演出:Jon Brion派拉諾曼:靈動小子 電影曲目Zombie Attack in the EightiesNorman At The PianoNorman's WalkAlvin AttacksEnter Neil / Mr P / Ghost Walk / Ghost DogGoodbye Mr P / Historic Drama / Grounded / HeavyVisitationAlvin Again / Scary BedroomNorman Tries To Keep it Cool / Grandma's Got Your BackMoth RockThe Dead Shall Be RaisedZombies AttackPeople AttackAre We There Yet?Aggie FightsResolutionOh, And One More Thing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304000016KK05864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勤實修,收穫健康與快樂。
看破放下,遠離煩惱與障礙。
慈悲行善,走向更加吉祥的人生。
在2016年8月7日的全球網路共修中,金菩提禪師為全球有緣大眾慈悲開示修行的意義與要素,並進行大能量加持,為大眾開啟一扇通向身心光明、覺悟成就的智慧之門。

金菩提禪師 Master JinBodhi: https://www.facebook.com/jinbodhiworld
禪修與健康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utihome
菩提禪修官網:
http://www.puti.org
如來論壇:
http://www.putihome.org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問是農曆還是國曆(我的算法和一般的生命靈數不同我是根據易經來算)?這樣我才能正確回答你!謝謝!(一般生命靈數不看生辰但我有看生辰如果要更精準也請附上生辰)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119000015KK03130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也是朋友介紹我去參加他們的靜坐。

剛開始我根本只是聽聽而已,完全沒有想過要靜坐,因為每天睡覺都來不及了,還靜坐咧!根本是浪費我的時間~~有多的時間不如來睡覺。
但我朋友一直告訴我靜坐的好處,她開始靜坐後每天精神變的很好、睡眠品質也變的很好,叫我一定要跟她一起體驗!!

但,我竟然迷上靜坐!起初只是單純只是覺得朋友說的也太神了,好玩跟著去!
但跟她去那家團體的靜坐課後,換別人跟我說,別傻了,哪這麼神奇的事!
就是這麼神奇!
原因是,我專注力一向很低常常會分心、也很沒有耐心!跟著朋友一起去了幾次,加上回家還自己持續練習!我還持續靜坐二個月(其實我也沒想到自己回家後還會持續靜坐><),我同事說我最近做事細心很多、精神也變的很好,如果不是我同事說我自己還沒有發現呢!!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念處

我們從留意身體開始。這就是身念處。禪修(不論是坐禪還是行禪)從留意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部分開始是有益的。這有助於穩定心緒,使心平靜下來而不易攀緣。所以,在行禪中,我通常從留意腳開始——先站立,然後行走。然後,有步驟地感覺身體,依次專註並放鬆身體的每一部位。請牢記是體會身體的感覺,而不是想身體是甚麼感覺。想身體有甚麼感覺使我們陷於頭腦之中,容易導致焦慮、貪愛等負面心態。反之,體會感覺將有助於減少妄念並使心態平和。

當意識到身體的任何部位時,別忘了放鬆。行禪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放棄執著。當放鬆下來,您就會察覺步態的變化。

與坐禪相比,您也許會發現行禪時留意身體要容易得多。許多人體會到在肌肉和皮膚處於運動狀態時,他們更容易保持對身體的關註。這使行禪成為十分有益的禪修方法。大多數的人過於生活在頭腦之中,當我們找到方法將意識融入身體,我們將感到解脫,甚至十分快樂。

留意頭部的角度很有意思。它對您的體驗有著深刻的影響。如果下巴貼近胸部並目視前方地面,基本上可以肯定您將發現自己為某種情緒所糾纏。如果抬著頭,也許您將發現自己陷于思慮或沉浸於外部環境。我們將在“平衡內部和外部”的那一節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每一個人 , 初學禪定 , 都會坐立難安、意念紛飛 。

只要少量多餐式的禪修 , 持之以恆 , 白天少攀緣 , 很快就會進入佳境。



.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不坐禪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時我復作是念。今可入 無息禪中。 便入無息禪中。數出入息。我今以數出入息。覺知有氣從耳中出。是時風聲如似雷鳴。 爾時復作是念。我今閉口塞耳 使息不出。息以不出 是時內氣 便從手腳中出。 正使氣 不得從耳鼻口出。爾時內聲 如似雷吼。我爾時 亦復如是。 是時神識 猶隨身迴。是時復作是念。我宜更入無息禪中。 是時盡塞 諸孔之息。我以塞諸出入息。是時便 患頭額痛。 如似有人 以鑽鑽頭。我亦如是 極苦頭痛。 爾時我故有神識。爾時我復作是念。我今更可坐禪。息氣不得出入。 爾時我便 塞出入息。是時諸息盡集腹中。 爾時息轉時 極為少類。猶如屠牛之家。以刀殺牛。我亦如是。極患苦痛。 亦如兩健人 共執一劣人 於火上炙。極患疼痛 不可堪忍。我亦如是 此苦疼痛 不可具陳。 爾時我 猶有神識存。當我爾時 坐禪之日。形體不作人色。 其中有人見已 而作是說。此沙門顏色極黑。有人見已 而作是說。此沙門顏色似終。 比丘當知。我六年之中 作此苦行。不得上尊之法。 爾時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 爾時我便食一果。當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 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節離散 不能扶持。 比丘當知。爾時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棗耳。 爾時我復作是念。非我成道之本。故當更有餘道。 爾時我復作是念。我自憶昔日。在父王樹下無婬無欲。除去惡不善法。遊於初禪。無覺無觀。遊於二禪。念清淨 無有眾想。遊於三禪。無復苦樂。意念清淨。遊於四禪。此或能是道。我今當求此道。 我六年之中 勤苦求道 而不剋獲。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三愚夫所行禪 觀察義相禪 攀緣真如禪 如來清淨禪修行者在定 觀見日月形 波頭摩深險 虛空火及畫如是種種相 墮於外道法 亦墮於聲聞 辟支佛境界 捨離此一切 住於無所緣 是則能隨入 如如真實相十方諸國土 所有無量佛 悉引光明手 而摩是人頂 金剛三昧經心王菩薩言。禪能攝動 定諸幻亂。云何不禪? 佛言菩薩。禪 即是動。不動 不禪 是 無生禪。 禪性無生。離 生禪相。禪性無住。離 住禪動。若知禪性 無有動靜 即得 無生。 無生般若。亦不依住 心亦不動。以是智故。故得 無生般若波羅蜜。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222000010KK03957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發文問說這2支股 可有潛力
代表版主有點功力 是如何看有潛力 也不說明
現在知識家被廣告淹沒 荒煙漫草 快失去功能
上知識家可互相討論 增加看盤技巧
不要怕別人比自己行 賺錢 我要是這麼想怕別人懂
就不會詳說是怎麼看得 回答問題就是要思考問題
幫別人也進步自己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家講的正念:《清淨道論》:念是一種心理過程,通過不忘失的憶念,以保持思慮的穩定、不飄蕩。因為念的穩定,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善的念頭與行為,放棄惡的行為。形成一種精進、不放逸的力量

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

光點和亮度增加,大德應該是閉目把氣意集中觀注在眉心,這是身體自然現象
(丹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ㄧ直處於氣功態,不會累積太多能量,在生長期(青春期)加上長時間保持氣意聚氣狀態,眉心會很微小凸出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的身法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武禹襄在《身法八要》中將“含胸”與“拔背”分別列為第一、二條,而楊澄甫在《太極拳術十要》中則將“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沈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依此逆推楊氏之精闢論述,豈不更易領悟出個中奧妙:要所向無敵,先要力(勁)由脊發,要力(勁)由脊發,先要拔背,而要拔背則須能含胸。由此觀之,楊氏之至理名言不僅指出了“含胸”與“拔背”的重要性及相互關係,還道出了太極夫臻至上乘的一個竅門。楊澄甫將“含胸”與“拔背”合二為一,提出了“含胸拔背”之說,這完全符合機能解剖學原理。然而,因廓結構的牢固和穩定,故含胸並不簡單易行,拔背也非輕而易舉。為了尋覓太極拳的真諦,必須從人體內部去找那些“極精微巧妙”之處。因此,把太極拳身法和人體機能解剖學結合起來研究和習練,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以下文章來自: http://taichi84.pixnet.net/blog/post/51605742-%E5%A4%AA%E6%A5%B5%E6%8B%B3%E5%90%AB%E8%83%B8%E6%8B%94


文章標籤

krissfllvi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